中小企業為何要做溫室氣體盤查?
國際間許多國家與跨國企業為加速減碳腳步,均提出淨零排放的目標,我國環保署從105年公告「第一批應盤查登錄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金管會於111年也啟動「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訂定資訊揭露時程。
若非環保署或金管會要求的對象,一般中小企業非必要做揭露,但是若中小公司的客戶在國外亦或身為國際企業或我國上市櫃公司供應鏈的上游或下游,很有可能被要求揭露溫室氣體盤查結果。
未來我國逐步推動徵收碳費或碳稅,為了因應未來的碳費或碳稅的徵收,想降低排碳量進行綠色轉型的企業,都有需要進行溫室氣體盤查。
透過界定排碳邊界、蒐集數據並計算,得到溫室氣體盤查結果,藉此找到可改善部分,協助企業檢視經營活動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針對可減量的部分推動減量行為。
溫室氣體有哪些?
環保署溫管法定義七種氣體為溫室氣體,分別是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及三氟化氮(NF3)。
中小企業如何進行溫室氣體盤查?
推動盤查作業之流程如下圖:
一、企業必須要有減碳共識
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計算是盤查的起手式,必須要從事業所有營運活動中清點耗用情形,因此必須透過各部門的通力合作提供相關資訊進行彙整,透過管理階層或有相當層級的高階主管成立盤查推動組織的來協助推動盤查作業的進行,並能確保盤查作業的順利。
二、邊界設定
溫室氣體盤查範圍到哪裡?
必須先確認所要依循的盤查規範來界定盤查範圍,有可能是集團整體、單一事業體、分子公司、某一處所、某一製程、某一產品或服務。
三、排放源鑑別
溫室氣體排放可分為三種範疇
範疇一:是指製程或設施的直接排放,例如:機械設備、製造過程或餐廳所使用的化石燃料,原物料產生的排放、運輸設備使用燃料產生的排放,冷氣空調與飲水設備的冷媒逸散排放。
範疇二:來自於使用電力或蒸氣之能源利用所產生的間接排放。
範疇三:由事業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但該排放源並非事業自有或可控制的,例如:租賃、委外業務、員工通勤、商務旅行、上下游運輸和配送等活動之其他間接排放。
四、計算排放源
識別出排放源後,企業必須蒐集溫室氣體排放源使用的燃料物使用量與排放係數,來計算邊界內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計算步驟如下:
- 步驟一:決定排放量計算方式
- 步驟二:蒐集數據活動
- 步驟三:選擇合適的排放係數
- 步驟四:計算溫室氣體排放量
步驟一:決定排放量計算方式
常用的計算方法採排放係數法
步驟二:蒐集數據活動
範疇一的直接排放大多針對燃料(天然氣、煤、燃料油)或製程投入物料(焦炭、含氟氣體等)的使用量或購買量進行蒐集,可透過採購單據取得或透過儀器直接測量使用量。
範疇二的能源間接排放包括外購電力或蒸氣,活動數據之取得會依據供應商提供之電力或蒸氣收費紀錄(如繳費單等)。
範疇三的其他間接排放量則會依據想要量化的項目選擇合適的數據,例如出差的活動數據可以差旅報告單或交通費單據、營業廢棄物可以採垃圾處理量等。
步驟三:選擇合適的排放係數
燃料的溫室氣體排放係數可以參考下方環保署提供的排放係數,若事業有自己廠內的相關數據可計算排放量時,必須檢具證明文件才可使用。
能源間接排放之外購電力及蒸氣的排放係數,原則上應使用供應商提供的當年度電力排碳係數及蒸汽排放係數。
其他間接排放之排放係數則依據量化類別選擇合適的排放係數,如出差搭乘台灣高鐵,車票後方即有寫出碳足跡排放係數。
步驟四:計算溫室氣體排放量
當事業完成活動數據蒐集及排放係數選擇後,應計算各排放源溫室氣體種類之排放量,由於七種溫室氣體對於溫室效應與氣候衝擊程度的不同,因此需要利用溫暖化潛勢將個別溫室氣體排放量轉換成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並將各排放源之溫室氣體排放當量進行彙總,以計算出事業盤查邊界內之溫室氣體排放量。
五、文件化與紀錄
企業要將盤查相關之方法、數據、程序、系統、假設以及估算等過程記錄,除作為自身紀錄外,亦可提供外部查證或查核需求。
自企業決定其邊界設定及採用原則、識別溫室氣體排放源、各個排放源排放量量化方式、量化數據的選擇、溫室氣體排放量清冊品質管理及其資訊管理的相關程序等都需進行文件化。
文件化方式可透過紙張、硬碟、雲端硬碟或其他形式加以留存。
環保署提供的計算範例
溫室氣體排放係數及預設低位熱值
以上係節錄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若想獲得更詳細的資訊可參閱該指引。